一都五乡九地标:忻州杂粮享誉全国

时间: 2024-05-29 05:37:51 1

作者: 常见问题

  有一首山西民歌的开头是这样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一首民歌,传唱了几十年,不仅让全国人民认识了山西,也把山西的五谷杂粮唱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作为山西杂粮主产区的忻州,杂粮种植历史悠远长久,面积广泛,种类非常之多,品质优良,杂粮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均居山西省首位,形成了“世界杂粮看中国,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忻州”的产业地位和“一都五乡”的杂粮产业格局。“一都”即中国杂粮之都——忻州,“五乡”即中国红芸豆之乡——岢岚,中国亚麻油籽之乡——神池,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中国甘甜红薯之乡——忻府区,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宁武。同时,忻州拥有忻州糯玉米、繁峙黄米、宁武莜面、神池黍子、神池黑豆、神池胡麻、五寨红芸豆、五寨马铃薯、偏关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小杂粮也叫粗粮,是指生长期短、种植培养面积少、种植地区和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农产品。小杂粮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既是传统的口粮,又是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当今社会,人们都会存在食谱搭配不当的现象,杂粮食品慢慢的变成为大家餐桌上的家常便饭,广受青睐。

  关于五谷杂粮的传说民间有许多版本,相传大禹治水,平复了肆虐的洪水后,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年年都是大丰收。据说,那时候的高粱谷子长得比人还要高,结出的穗子比人的拳头还要大。我们正常的生活太好了,吃不了的食物就四处乱扔。有一天,五谷神扮作乞丐,走了好几户人家没人理他,人们宁愿把食物喂了狗,也不愿给他一口,五谷神非常生气,决定把五谷杂粮全部拔掉。这下,人们慌了,连小动物也慌作一团,狐狸竖起尾巴说:“神仙给我留一点吧,和我尾巴一样大就好。”五谷神可怜它,就给它留下一穗高粱。同时,五谷神给猫留下一株谷穗。五谷神嫌豆类扎手,就说:“算了,豆子我就不拔了!”就这样,各种豆类被留了下来。传说归传说,五谷杂粮的提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明忻州杂粮的种植历史可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忻州市有广阔的地域面积,有适宜的天气特征情况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又有非常看好的市场空间,因此,忻州小杂粮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具备比较好的发展前途。马铃薯主要产于静乐、五台、岢岚、宁武、保德、神池、五寨等地,总面积85万亩,年产量110000万公斤,除了食用外,还可以加工成淀粉、粉条、粉丝等,尤其到了冬季,马铃薯与大白菜一起成为北方人冬储的首选菜品。莜面和荞麦是晋西北的传统农作物,总面积34万亩,色白、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加工品有莜麦面、燕麦片、莜面酒和荞麦面、荞麦面条、荞麦碗托等。小米、黄米、糜米主要种植于丘陵旱地,面积近150万亩,在全市十四个县(市、区)均有种植,加工品为小米、富硒小米、小米营养粉、黄米、黄米面、糕、黄米酒等。

  忻州人除了广种杂粮,还研发了各种各样的杂粮吃法。现在,你如果有机会走进忻州古城,在小吃街上找到一家粗粮馆,就可以吃到莜面栲栳栳、红面鱼鱼、荞面河捞、豆面擦擦、油炸糕、玉米面糊糊等几十种杂粮面食,让你眼花缭乱,胃口大开。只要你来过忻州,吃过忻州杂粮,保证你一辈子都怀念地地道道的忻州味道。今年国庆节期间,忻州古城日均接待游客五万多人次,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奔着这里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香甜可口的五谷杂粮面食而来。

  2017年以来,忻州市立足粮食产业,确立了“把握做特、扎实做优”的总思路,大力实施“优质杂粮工程”,努力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市,全力打造具有忻州特色的杂粮产业经济体系,推动忻州由杂粮生产大市向杂粮产业经济强市转变。静乐、五寨、岢岚、河曲四县入选“山西好粮油”示范县,石鼓小米入选第一批“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录,逐步扩大了忻州杂粮产品的影响力。全市粮食部门落实各项兴粮惠农政策,年均收购粮食19亿斤,新建标准仓可容3000万斤,完好仓容总量10.5亿斤,同时巩固和完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忻府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区,全区耕地面积98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和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忻州先后成功申报了忻州糯玉米、忻州香瓜、义井甜瓜、孙家湾香椿四个地标保护产品,生产的冯记豆干、山粮红薯、甄金黄小米、三农恋杂粮面、五台山米面等杂粮商标品牌,受到了全国消费者认可。甄家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老百姓种植的谷子丰收后,经过七道工序,装入袋中,销售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农产品的产业链延长了,还带动了贫困户致富。一年下来,为贫困户增收10万元。

  静生长,乐生活。静乐是中国藜麦之乡,全年日照时间长,黄土丘陵、河谷梁峁遍布,土地资源丰富,又有汾河流经,是山西水资源富有区域,种植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引进的新型农作物,藜麦在静乐的种植培养面积和品质都位居全国第一,十年前在娑婆乡开始种植,次年获得成功,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加工品有藜麦米、藜麦粉、酒等。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首先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挂板。又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进基地+农户”模式,进行新品种筛选、推广、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合作协议,为静乐藜麦生产发展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岢岚是中国红芸豆之乡,红芸豆种植培养面积1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9%,农民人均2亩,年均产销量15000吨左右,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年出口创汇800万美元,收入1亿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使岢岚红芸豆飘洋过海,红遍全球。

  今年10月16日,宁武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原莜麦之乡”,我市“中国杂粮之都”名片又添新成员。宁武县地处晋西北管涔山北麓,是汾河、桑干河的发源地,是典型的高寒土石山区。全县耕地面积65.5万亩,杂粮播种面积30万亩,其中莜麦轮耕种植培养面积达12.6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42%。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融合,打造转型之城。市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中部以杂粮产业为牵引,打造辐射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城乡融合地。针对品种单一、产量低,未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生产管理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出效益低,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等现实问题,忻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提高科技支撑,推广电商销售,拓展市场渠道,致力产业致富,力争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2018年,忻州举办了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产业博览会。在2019年11月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忻州市副市长裴峰为忻州杂粮代言,讲述忻州杂事故事,介绍忻州的“一薯、三麦、四米、五豆”,引起采购商极大的兴趣,纷纷签约下单。

  忻州小杂粮产业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人类餐桌上的常备食品,国内外市场对小杂粮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多种杂粮、种好杂粮,做特做优、做大做强,是忻州杂粮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两年内把“粮忻”品牌销出去,在未来五年内,把高品质的杂粮种植生产基地发展到全省,联合公司发展到一百多家,为忻州杂粮加工园区打好基础。

  我们坚信,“中国杂粮之都”一定会成为忻州的金字招牌,在杂粮产业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