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时间: 2024-05-17 07:30:55 1

作者: 常见问题

  在我国杂粮是指除四大品种以外的粮食,分为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三类。主要品种包括谷子、高粱、荞麦、燕麦、大麦、绿豆、芸豆、蚕豆、小豆、马铃薯、甘薯等上百个品种。我国的杂粮多数生长在高原、干旱、高寒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的老少边贫地区。

  我国杂粮独有特点:一是种植历史悠远长久,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我国杂粮有五、六千年的种植历史,品种有600种以上,有些品种为世界独有,如苦荞。二是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之首。有许多品种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谷子种植培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黍稷种植培养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荞麦种植培养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甘薯和马铃薯总产量和总面积分布为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木薯为世界第四位;燕麦为世界主产国,居世界第六位,高粱种植培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八位和第六位;豇豆和小扁豆是世界主产国;蚕豆的总产量占世界的1/2;绿豆、红小豆总产量占世界的1/3。三是我国杂粮资源的主产地大多集中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绵长的边疆地带,其中,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四大高原”是我国杂粮的主产地,杂粮是这些地区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在我国发展杂粮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杂粮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013年1月15日,中央、国务院副总理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而发展杂粮产业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杂粮种植培养面积在2.2亿亩左右,总产量在4500万吨左右。由于杂粮作物一般生长期短,z耐干旱、耐贫瘠,因此,杂粮大都是种植在主粮难以种植的贫瘠土地,或作为主粮旱涝无收的补种或救灾品种,因此在不与主粮争地的同时还能保障农业收成。目前由于品种退化、缺乏田间管理等多种因素,导致杂粮的单产非常低,提高杂粮产量具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发展杂粮产业,促进杂粮增产增收,是“广积粮、积好粮”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二,发展杂粮产业对于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调整农牧结构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一个耕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而杂粮大都耐干旱、耐贫瘠,还有固氮改良土壤的效应,杂粮作物与生态环境、其他作物的配合能力较强,对中西部的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因此杂粮是旱作农业的较好选择,对于保障耕地和节约水资源都有帮助。

  第三,发展杂粮产业对于保障人民健康,遏制迅速增加的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具有重大意义。杂粮营养全面,宏量营养素平衡,微量营养素丰富,富含多种植物化学素,且杂粮生产的全部过程绿色无污染,适应城市花钱的那群人“安全、优质、营养、保健”的消费趋势。比如,杂粮中的杂豆就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的优质食源。杂粮富含多种植物化学素,如谷类杂粮中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结合酚类和酮类,而富含这类物质的产品消费能够更好的降低大部分人群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尤其是结肠癌。在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今天,发展杂粮产业,提倡杂粮消费,无疑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发展杂粮产业对于减少贫困和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格外的重视的问题,怎么样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增产增收也是各届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杂粮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这些地区2300多万农民重要的食物源和经济源,也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切实发展杂粮产业无疑会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但是杂粮产业还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杂粮产业的关注程度不够。杂粮产业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方案。二是杂粮加工技术落后。杂粮加工基本停留在除杂、脱壳、真空包装的水平上,深加工产品很少,且缺乏成套的杂粮加工机械和设备。加工已成为杂粮产业化进程中最为纤细的瓶颈。而且杂粮的适度加工问题还未得到认识。三是资金和科研投入不足。杂粮产业所有的环节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少而分散,研究基础薄弱,品种改良创新远远落后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生产管理落后,单产较低,且原粮品质与食品加工和出口贸易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杂粮的营养健康特性、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研究都不够深入。四是法规和标准严重滞后。杂粮作为食品原料,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销售,所依据的法规、标准的内容、范围大多严重滞后,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消费诉求远高于产品质量标准,而且有的杂粮品种根本就无标准可依。五是信息沟通不畅,媒体对杂粮的关注和宣传不够。近几年虽然杂粮市场行情看好,但农户经常遭遇减产必兼收、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比如绿豆、马铃薯过山车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杂粮的产量没有稳定性可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杂粮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重视杂粮产业。统一规划杂粮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在杂粮的优势产区发展杂粮特色产业。二,探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杂粮产业涉及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储藏、加工、流通、销售甚至到出口、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如何有效的组织杂粮产业的经营管理并形成合理的制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发展民间的杂粮专业合作社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三,加强杂粮的科研投入和科学技术创新。科研的创新是任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杂粮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研创新。从良种的培育推广、科学的田间管理到杂粮加工技术、装备的研发,杂粮营养健康特性和食用特性的研究,到杂粮出易、流通等环节的疏导都需要科研的投入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四,在重视杂粮出口创汇的同时也要重视杂粮的内销。杂粮的营养健康特性已经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杂粮的地方食品颇具特色,如何将杂粮的营养健康特性与其食用品质很好的结合,从而开发出美味、营养、健康、方便的食品,促进国内杂粮的消费将是下一个饮食业的新的增长点。

  总之, 长期以来,杂粮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种植业结构中搭配作物的地位。但随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杂粮内在的营养价值及独特地域文化刺激了市场需求的迅猛增长,从而带动了杂粮行业的发展,但目前杂粮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因此,引导好、规划好杂粮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